导入数据...
  
四川师范大学举办第十四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
[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心]  [手机版本]  [扫描分享]  发布时间:2022年5月6日
  查看:401
  来源:

四川师范大学举办第十四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

4月26日晚,四川师范大学第十四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(决赛)于狮子山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。


现场图片(1)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决赛现场)


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·武装部部长胡尚峰、副部长杨俊,校团委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副主任逯春晓、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罗勤、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心专职教师、学院心理辅导站指导教师代表、学院代表参加。

比赛开始前,胡尚峰部长介绍了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的发展与现状,指出“校园心理情景剧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品牌活动,能够充分展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,为大学生心理科普、塑造健康心理提供良好的素材。在丰富校园心理文化的同时,为学生如何应对心理困惑做了很多间接的示范,提供了心理困惑解决的新视角”。最后胡部长呼吁全校师生重视心理健康,共同提升心理素质。逯春晓老师、罗勤老师分别对本次大赛做出了总结和点评,并给予本次活动较高评价,并表达了对我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发展的殷切希望。

在两个半小时的紧张比赛中,8个参赛剧组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展示当代大学生热点心理现象。音乐学院《逆光》表达了自信的重要性,拒绝容貌焦虑。影视与传媒学院《玩偶》展现了青春叛逆的少年在与一只儿时玩偶的交流,在冲突中找到自我,感悟母爱,与旧时光和解。美术学院•书法学院《滚石》阐明了不满足不是坏事,我们无需回避的道理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《我叫袁有志》通过描写了一个普通大学生逐渐自信勇敢的心理转变。体育学院《你·我·他》向我们传达了拒绝标签的道理,唯有人格的魅力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,爱我所爱,热爱生活。挑战组《应声虫》通过对小透和小殊的描述,告诫我们努力做自己,摆脱应声虫的控制。心理学院《告别》让我们更好地认知死亡——死亡的意义是告别,它与我们自己生命存在联结,生的愉悦和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。外国语学院《我死后的二十四小时》教会我们要从他人悲剧中汲取教训,获得成长。节目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亮点,使线上线下观众身临其境,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,赢得了热烈掌声。

最终,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《我叫袁有志》荣获一等奖;影视与传媒学院《玩偶》、心理学院《告别》荣获二等奖;体育学院《你·我·他》、外国语学院《我死后的二十四小时》、美术学院-书法学院《滚石》、音乐学院《逆光》、挑战组《应声虫》荣获三等奖。

四川师范大学第十四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圆满落幕。

学生工作部(处)·武装部

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心

校学生会心理服务部

2022年5月6日


四川师范大学举办第十四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新闻稿(1).docx


附件:四川师范大学举办第十四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新闻稿(1).docx  (136.05k)[下载]

(微信扫描分享)
编辑:管理员